“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 “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長三角實踐”網絡主題采訪上海站活動啟動
今天上午,隨著來自中央重點新聞網站、上海主要新聞網站的記者走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館進行參觀,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上海市委網信辦和人民網主辦的“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長三角實踐”網絡主題采訪上海站活動正式啟動。
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fā)展是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引領帶動長三角一體化發(fā)展的“龍頭”,上海正努力在高質量發(fā)展上走在前列、在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中勇立潮頭,更好地為全國改革發(fā)展大局服務。
“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設必須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如何回答好這一命題?上海市黃浦區(qū)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把最好的岸線留給市民
2020年底,蘇州河42公里濱水岸線貫通開放。東起外白渡橋、西至成都路橋、北鄰蘇州河、南至南蘇州河路,3公里的蘇州河黃浦段是全市蘇州河岸線的重要門戶。如今這條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融的“母親河”已成為了一條“有內容的、有記憶的、有活力的”海派風情博覽帶。
在東段 “蘇河之門” (外白渡橋—河南路橋)包括劃船俱樂部、最美加油站和櫻花谷驛站等,突出“一江一河”交匯處的門戶形象。為市民游客打造了一個個休憩場景,讓市民與這條久違的母親河更加親近。
談及在最美加油站改造經過,黃浦區(qū)建管委市政所副所長張志立介紹:“在改造過程中,我們使用了清水混凝土和鋼結構加上水磨石的設計理念,讓原本與其他加油站沒有區(qū)別的第一加油站變身人文觀景平臺融入進蘇州河濱河空間?!?/p>
中段“蘇河之眸”(烏鎮(zhèn)路橋-河南路橋)新建的南京東路街道零距離家園服務綜合體充分依托街道黨建資源優(yōu)勢,打造的蘇河沿岸標志性黨群服務站。圍繞“品·南東”主題和服務“全天候”、覆蓋“全人群”目標,打造市民游客近悅遠來的“零距離家園”實體陣地和“一站式服務”綜合設施;西段“蘇河之驛”(烏鎮(zhèn)路橋—成都路橋),把九子公園和飛鳥亭融入了蘇州河沿岸的整體景觀,將通行、垂直綠化、觀景、遮陽、休憩、兒童穿越玩耍、照明等功能融為一體。
除了白天的美,夜間的蘇州河黃浦段有別于黃浦江兩岸燈光的璀璨奪目,蘇州河黃浦區(qū)段景觀照明按照“以夜為幕,淡彩蘇州河畔”的設計主題,通過對光、影的巧妙處理,讓忙碌的都市人感受到了溫暖、治愈和愜意。
讓高品質城市更新造福人民
外灘 中央項目(179街坊)位于中華商業(yè)第一街----南京路與萬國建筑博覽群----外灘的交匯之處,由南京東路、四川中路、九江路、江西中路圍合而成。
街坊內1911-1930年間建成的四組老建筑(中央商場、美倫大樓、華僑大樓、新康大樓)和兩條獨特的十字形內街。
按照“重現(xiàn)風貌,重塑功能”的總體要求,“一次規(guī)劃、分期實施”分兩期進行179街坊的保護性更新,依據(jù)歷史建筑的保護要求和修繕原則,提升建筑的結構可靠度和安全性,通過合理利用,有效保護歷史建筑的文化價值,讓市民能夠在消費的同時體驗歷史。
2021年7月,外灘中央內庭4000平方米的玻璃穹頂正式亮燈,成為南京東路百余年來首次出現(xiàn)的穹頂景觀。
據(jù)悉,作為南京路步行街商業(yè)升級調整的一個重要項目,外灘中央廣場通過經典建筑與現(xiàn)代商業(yè)有機融合,以“商旅文生活秀”的體驗綜合體為功能定位,以精致零售、特色餐飲、文化藝術、高端辦公為四大主要業(yè)態(tài),以“首入優(yōu)先”、“新概念優(yōu)先”、“特色優(yōu)先”為商業(yè)理念,與周邊乃至整條南京東路商業(yè)項目形成錯位互補。
目前,黃浦正在推進外灘“第二立面”城市更新項目,努力打造世界級的金融和商務中心、高品質的公共活動中心,國際活動的集聚中心,彰顯新時代人民城市的魅力。
將豐富的演藝資源獻給人民
“不到大世界,枉來大上?!薄?917年建成的大世界是當年各行各業(yè)身懷絕技的人在這里展現(xiàn)才能的百年戲碼頭。今天的大世界攜22個演藝空間和多家潮流消費業(yè)態(tài)全新亮相,以演藝消費聚集區(qū)為目標,打造成為整個演藝大世界中演藝空間密度最高、演藝形態(tài)最豐富、演出數(shù)量最多的區(qū)域。
據(jù)悉,大世界目前除知名戲劇廠牌帶來的實景游戲劇和星空間駐場演出外,還包括黑匣子劇場、天臺露天花園劇場、九州百戲劇場等演藝空間,未來一年演出量預計將超過1萬場,成為全國演藝空間最密集、演出形態(tài)最豐富、演出場次最多的演藝文化地標。
同時,大世界演藝資源交易平臺將成為演藝資源交易服務的撮合平臺;大世界院線助力演藝交易決策,并致力于打造成為市民“家門口的劇院”;啟動優(yōu)秀演藝人才全球招募活動,凝聚演藝人才、助推產品的創(chuàng)新孵化。
記者董浩帆、丁一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