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首次發(fā)現(xiàn)雙星共有包層演化直接證據(jù)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渺)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韓占文院士及其團隊,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克里斯·沃爾夫領導的星圖家團隊,合作發(fā)現(xiàn)了一顆剛剛完成共有包層拋射的雙星。這是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被雙星拋向太空的、膨脹的共有包層,意味著一個理論設想變成了現(xiàn)實。北京時間2022年7月7日,這一成果在線發(fā)布于國際學術期刊《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從地球上肉眼可見的絕大多數(shù)發(fā)光天體都是恒星,恒星中大約一半位于雙星系統(tǒng)。雙星演化會改變恒星既有的演化命運,解釋了恒星世界的絕大部分謎團,會形成雙黑洞、雙中子星等在現(xiàn)代天文學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天體。早在1976年,天文學家就提出了雙星共有包層演化過程,但近半個世紀以來,設想中的共有包層始終沒有被觀測到。
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李江丹、韓占文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克里斯·沃爾夫博士等,通過澳大利亞國立大學2.3米寬視場望遠鏡和開普勒衛(wèi)星等觀測數(shù)據(jù),在南半球發(fā)現(xiàn)了一顆距離我們23000光年的密近熱亞矮星雙星J1920。兩顆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它們的周圍有一個正在膨脹的殼層,以大約每秒200公里的速度離開雙星。這個膨脹的殼層,被證明是大約1萬年前被雙星拋射的共有包層。
韓占文說,雙星持續(xù)的軌道收縮表明,共有包層殘余物質和雙星的軌道運動摩擦會帶走軌道角動量,這是除了磁滯效應、引力波輻射和質量損失之外的一種新的角動量損失機制。
“他們(韓占文研究團隊)擬承擔的、依托LAMOST的建制化研究課題,必將從開辟一個新的雙星領域重要研究方向走向引領這個方向在國際上的蓬勃發(fā)展?!敝锌圃簢姨煳呐_研究員趙剛說。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校長、2011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布萊恩·施密特則認為,這一重大發(fā)現(xiàn)“為深入理解共有包層演化打開了新途徑”。他感慨,看到中澳天文學家“卓有成效的合作”太棒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