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相對論】多元與一體:在流動中如何建立身份認同?
世界走向全球化的同時,在愈加多元的社會中,“身份”這個詞也變得前所未有的復雜。身份認同已經(jīng)成為了今天政治斗爭的主線,給國家社會的秩序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而隨著全球化的進程,人口流動、數(shù)字信息化的發(fā)展、包括疫情的沖擊,都使身份政治成為一個更加敏感和動態(tài)的話題。對于現(xiàn)代國家和民族建構而言,中外文明在處理多元與一體的關系上有何經(jīng)驗、教訓與差異?如何維系全社會多元和一體的均衡?如何保持多元的差異與活力,又不至于造成族群分裂?
本期節(jié)目從國內(nèi)外嘉賓介紹自己的“多元身份”展開,共同探討了如何建立身份認同,又如何構建新的共同的身份。從身份認同的根基到多元流動世界中的自由和秩序,節(jié)目揭示了西方現(xiàn)代民族國家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形成的重大差異,探討了如何更好地構建、平衡多元和一體的關系,并最終為構建人類文明共同體問題提供思路。
本期嘉賓
馬 戎: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著有《族群、民族與國家構建》等
關 凱:云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著有《族群政治》等
薛 瀾: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
文斯·凱博:英國前商務大臣、英國自由民主黨籍政治家和經(jīng)濟學家
蔡美兒:耶魯大學法學院終身教授、作家,著有《起火的世界》《帝國時代》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