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健康研究稱,缺少親友探訪或與更高死亡風險相關
中新網北京11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yè)期刊《BMC醫(yī)學》(BMC Medicine)11月10日在線發(fā)表一篇健康研究論文認為,從不被朋友或家人探訪與死亡風險升高相關。這項研究發(fā)現,可用于幫助識別因社會因素而死亡風險較高的病人,并制定更有效的干預措施來應對因社會隔離而上升的死亡風險。
該論文稱,盡管過往的研究已經發(fā)現,任何原因導致的死亡都與“孤獨感”和獨居存在關聯,但不同類型的社交互動對死亡率的綜合影響尚不明確。
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Hamish M. E. Foster與合作者一起,利用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招募的458146名成年人的數據,研究了死亡率和五種社交互動之間的關系。研究參與者招募于2006年至2010年間,平均年齡56.5歲。參與者在被招募時填寫了一份問卷,問卷中他們回答了關于五種社交互動的相關問題:他們能夠向親近之人傾訴的頻率以及他們感到孤獨(主觀參數)的頻率;朋友和家人來探訪的頻率,每周參加集體活動的頻率,以及是否獨居(客觀參數)。經過中位數為12.6年的跟蹤調查后,根據相關死亡證明有33135名參與者已經去世。
論文作者研究發(fā)現,五種社交互動全都與全因死亡率獨立相關。整體而言,相比低水平的主觀社交參數,低水平的客觀社交參數與更高的死亡率關聯更強。與死亡率升高關聯最強的場景發(fā)生在朋友或家人從不探訪的個體中,這些人的相關死亡風險上升了39%。此外,在朋友或家人從不探訪的個體身上觀察不到每周參加集體活動的益處——無人探訪但會參加集體活動的參與者與既無人探訪也不參加集體活動的人,死亡率上升程度相當(分別是50%和49%)。不過,至少每個月都有親友探訪的參與者其相關死亡率的上升幅度明顯更低,表明這種社交互動可能有保護作用。
論文作者提醒指出,盡管總體關聯強度可能具有普遍性,但英國生物樣本庫的樣本數據無法代表英國的整體人群,且他們用來衡量社交互動的參數為自我報告并且相對簡單。
論文作者建議后續(xù)開展進一步的研究,以調查其他類型的社交互動對死亡率的影響,或者探索一種社交互動需要多大程度的改變,才能讓社會隔離的人群最大程度獲益。(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進博會首秀雙11開業(yè),天貓國際的“全球品牌朋友圈”持續(xù)擴大
- 重新定義混動技術標準 奇瑞風云正式發(fā)布
- 這座為抗倭建造的城池 培養(yǎng)出了文淵閣大學士
- “韓美林藝術展”亮相濟南 藝術家捐千件精品建第五座韓美林藝術館
- 讓中國的飛機用上更加強勁的“中國心”
- 守正創(chuàng)新,西寧聚力探尋高質量發(fā)展密碼
- 中芭原創(chuàng)交響芭蕾《歡樂頌·星海璀璨》將以超二百人陣容首演
- 約250個項目同臺競技 熠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大賽復選(南京·鼓樓站)啟動
- (第六屆進博會)中國汝瓷“三進”進博會 “婦好鸮尊”等創(chuàng)新產品受青睞
- 人民日報|要“保下來”,更要“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