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智能家電“為難”老人
身邊家電越變越“聰明”,提升人們生活品質的同時,卻令一些老年人無從下手。譬如,有老年人想找不帶電子按鈕的傳統(tǒng)高壓鍋,在線下商場早已遍尋不著;有熱水器沒事會“說話”,嚇人一跳……(見3月11日《北京晚報》)
移動互聯(lián)、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進步,很多家電涌入“智能家居”的賽道,給不少消費者帶來新體驗。但對部分老年消費者而言,明明是常見的鍋碗瓢盆等生活用品,一旦與“智能”沾上邊似乎就變得陌生起來,甚至連“無障礙做飯”都成了奢望。
智能化是家電發(fā)展的趨勢之一,家電企業(yè)為了差異競爭而走智能化之路無可厚非。但應該正視的一個現(xiàn)實是,我國有約3億老年人口,隨著老齡化程度加深,這個數字還可能增長。不少老年人受知識結構、生活習慣、接觸新事物能力等因素的影響,不適應智能家電。比如,智能電視遙控器上按鍵太多,困住不少老年觀眾。幫助老年人“輕松”生活,不該成為難題。
為應對老齡化浪潮,提升老年人群幸福感,《“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和養(yǎng)老服務體系規(guī)劃》提出“建設兼顧老年人需求的智慧社會”。在家電領域,《智能家用電器的適老化技術》《用于老年人生活輔助的智能家電系統(tǒng)架構模型》《適用于老年人的家用電器通用技術要求》等國標相繼發(fā)布。
盡管如此,智能家電適老化水平和老年人期待之間還有不小的差距。在智能家電真正適老化之前,先確保部分老款家電生產和供給,十分重要。雖然有關智能家電適老化的標準出臺了不少,但轉化為適老化商品還需要一個過程,在過渡期間,老年人的消費需求不容忽視。
老齡化社會,“銀發(fā)經濟”潮流奔涌。對相關行業(yè)而言,早一點開發(fā)和生產適應老年人需求的產品,就多一分站穩(wěn)市場的可能性。這個道理不難理解。期待相關企業(yè)能夠重新審視市場定位及競爭策略,將“銀發(fā)經濟”的機遇和壓力轉化為品牌競爭力。根據工信部印發(fā)的《促進數字技術適老化高質量發(fā)展工作方案》,到2025年底,推出100款以上具備適老化特征的智能產品,覆蓋手機、電視機等多個類別,這無疑令人期待。
老年人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智能家居產品?如何開發(fā)出真正適老的產品?這些問題值得深思。
馮海寧(來源:工人日報)
馮海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