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沃野舒展豐收畫卷
通遼市科左后旗種植戶正在收割玉米。近日,經農業(yè)農村部玉米專家指導組測定,通遼市玉米萬畝片平均畝產1096.54公斤、千畝片平均畝產1246.65公斤,均刷新我國東北地區(qū)春玉米區(qū)萬畝、千畝單產紀錄。記者 孟和朝魯 攝
滿目皆“豐”景,處處秋收忙。在廣袤的內蒙古大地上,農民們搶抓農時忙采收,田間地頭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色彩絢麗的豐收畫卷正徐徐展開。
金秋十月,呼倫貝爾農墾大河灣農牧場有限公司的10萬余畝大豆喜獲豐收,一排排整齊的豆莢像一串串金黃色的“鈴鐺”,個個顆粒飽滿。金豆搖鈴,幾臺大型聯(lián)合收割機來回穿梭,一壟壟的大豆卷進收割機,變成金燦燦的豆子,一派豐收的喜人場景。
這幾天,內蒙古民豐種業(yè)公司種植的3萬畝馬鈴薯喜獲豐收。農場選用高產、優(yōu)質、早熟的脫毒良種,馬鈴薯口感、品質雙優(yōu),深受客商和消費者青睞。
眼下,位于“黃金玉米帶”的通遼市科左后旗,青貯玉米收割的熱鬧場景隨處可見。近年來,通遼市科左后旗加快構建糧經飼統(tǒng)籌、種養(yǎng)一體、農牧循環(huán)的現(xiàn)代農牧業(yè)產業(yè)體系,大力發(fā)展適應于肉牛需求的青貯玉米,促進種養(yǎng)結合發(fā)展,助力農牧民增收。2023年,全旗農作物播種面積470萬畝,其中青貯玉米種植185萬畝,預計總產量可達55.5億公斤。
作為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今年,內蒙古多措并舉穩(wěn)面積、提單產,打造21個玉米、13個大豆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同時,加快高產優(yōu)質品種選育,打造34個玉米大豆“看禾選種”平臺,推廣北斗導航精量播種等1500多萬畝。據(jù)農情調度顯示,截至10月17日,內蒙古糧食收獲完成約七成。
辛勤耕耘,成就碩果累累。確保顆粒歸倉,守牢糧食安全底線,內蒙古正不斷書寫新的豐收故事。(記者 白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