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汝城縣鄉(xiāng)村振興局:為了鄉(xiāng)親們的好日子
【人民滿意的公務員】
光明日報記者 趙嘉偉
“這兩年,來沙洲村的游客越來越多,我的土菜館生意紅火得很,家庭年收入超過了30萬元?!敝形鐣r分,朱小紅家的農家樂里吆喝聲不斷,上菜的服務員忙個不停,后廚一片繁忙景象?!斑@樣的好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p>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是“半條被子”故事發(fā)生地,1968年出生的朱小紅正是“半條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孫子。隨著“半條被子”的故事火遍全國,游客也紛至沓來。
村子有了人氣,朱小紅盤算著開一家小餐館,這時候卻犯了難?!胺N了大半輩子田,咋搞得來顛勺?!闭?,當時的汝城縣扶貧開發(fā)辦公室在村里開展技能培訓,中草藥種植、田間管理、電工技能、電商管理等課程一應俱全,朱小紅第一時間報名了廚師培訓,學得了一手廚藝。
“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們就做什么?!比瓿强h鄉(xiāng)村振興局副局長郭建斌說,“汝城縣鄉(xiāng)村振興局在一線找問題,解問題??吹酱彐?zhèn)旅游業(yè)不斷發(fā)展,我們立馬跟進了酒店管理等課程。”
汝城縣鄉(xiāng)村振興局從各機關單位中選拔技術人才120多人,組成技術服務團,連同科技特派員,全部派到農村一線,到田間地頭、扶貧車間、村頭巷尾,把技術培訓、技術服務送到貧困戶面前。
“再也不是‘坨坨’果嘞?!睎|山村原貧困戶朱根文靠種小黃姜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又開始學種水晶梨,但是品相卻一直沒有提升。村里舉辦的實用技術培訓班,給了朱根文“充電”的機會,通過提升種植管理技術,朱家果園的水晶梨從畝產2000斤提高到7000斤,實實在在嘗到了科技甜頭。
在延壽瑤族鄉(xiāng)桑坪村,63戶243名易地搬遷戶搬到新居后,汝城縣鄉(xiāng)村振興局請來皮具專家和技術能手,到村里專門開展了3期皮具家具加工專題培訓班,點對點輔導,手把手教會,做到了搬得出、穩(wěn)得住、能致富。
“技能是把金鑰匙。”郭建斌說,“人人有技能培訓”“田間地頭做指導”,一項項特色鮮明的專項培訓課程在汝城縣各村鎮(zhèn)展開,提供了多樣化的“菜單式”培訓和“跟進式”服務,培養(yǎng)了一批“科技達人”,許多人搖身一變成了種養(yǎng)大戶、產業(yè)工人、農莊老板。
為了在一線摸實情、謀實策,汝城縣鄉(xiāng)村振興局組織調度6000多名干部與群眾結對幫扶,選派319名優(yōu)秀干部擔任鄉(xiāng)村振興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
“項目停擺在那里,沒法安心?!表椖抗芾砉晒砷L譚儒康做完顱內手術不久,為不影響工作進度和質量,恢復期還沒結束就返回了崗位。60后女干部曹靜波是該局原紀檢組長,她主動請纓擔任駐村工作隊長,與妹妹共同投入扶貧事業(yè),成了村民口中的扶貧“姐妹花”。
“沒有一個干部不學農業(yè)技術,沒有一塊拋荒地,沒有一個懶漢?!币晃婚L期到汝城開展聯(lián)點督導的工作人員有感而發(fā)。見面說產業(yè)、田間指導產業(yè)、到農戶家談產業(yè),汝城縣鄉(xiāng)村振興干部通過產業(yè)培訓扶起了民志,也牽住了民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