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情感咨詢變成“情感生意”
作者:馬青
今年春節(jié)期間,媒體記者觀看近30場情感咨詢類直播發(fā)現,一些主播以心理咨詢、情感咨詢?yōu)槊^做起了“情感生意”,通過直播連麥、授課短視頻等形式輸出不良戀愛觀,教女性如何找“金主”、拿捏男人;針對男性的主播則在“指導”男性如何用手段拿捏女性,否定真誠在情感中的重要性。這些主播的共性在于,教授觀眾如何利用情感、婚姻等去獲取金錢與資源,在此基礎上實現引流的同時售賣情感課程、情感咨詢服務或其他產品。
這類“情感生意”的邏輯很容易理解,一般是由主播打造一個人設,或是所謂實現財富自由的“名媛”,或是通過婚姻改變人生的成功人士,或是“撩妹達人”,他們通過浮夸的表達、夸張的故事、情緒的渲染,來吸引網民注意力,形成圍觀效應。那些所謂拿捏女性或拿捏男性的技巧,或如何利用感情獲得金錢,通過婚姻實現階層跨越之類的內容,無不是對人的物化,把人當成工具,把利益當成赤裸裸的目標。一旦有人真的相信了這一套話術,以為所謂“實戰(zhàn)技巧”可以幫助自己快速實現某個現實目的,就成了盡入彀中的待割“韭菜”。
事實上,去年年底,中央網信辦開展了“清朗·整治短視頻信息內容導向不良問題”的專項行動,其中就包括整治散布錯誤婚戀觀等的短視頻內容。今年年初,教女性找金主、宣傳“男人是渠道,情感是技能”的所謂“情感大V”曲×被微博等多個社交平臺封禁,售賣課程的店鋪被清空,相關付費內容下架。
才剛過去一兩個月,這類賬號就“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了。不可否認,不良價值觀導向的內容確實有其隱蔽性特征,此前法律專業(yè)人士介紹過,有些內容比如涉黃、涉嫌詐騙等,從法律上相對容易定性,但更多的內容屬于道德范疇,只有依據電子商務法,根據相關規(guī)定,要求平臺嚴格審核,做下架處理。但問題在于,情感類博主門檻低,也不需要專業(yè)資質,禁了一個賬號,后面還有十個、百個賬號涌入,就像那個被封禁的曲×,該團隊就有上百個短視頻賬號矩陣,曲×被封殺,說不定悄悄再換個名字卷土重來。
因此,從平臺的角度說,不是封殺一兩個大V,就可以“殺雞儆猴”了。無論是從情感咨詢賬號的資質審核入手,還是運用大數據方法展開重點監(jiān)審,都應該把功夫用在日常。比如,如果打著心理咨詢的旗號,那么,主播是否具備心理咨詢師的證書?如果號稱情感婚姻咨詢,要不要提供婚姻家庭咨詢師的證書?咨詢師是情感咨詢類直播的主要內容提供者和產品制造者,他們的資質和水平直接影響了直播的質量和效果。咨詢師應該具備相應的專業(yè)知識、技能和資格,遵守咨詢倫理和職業(yè)道德,如果咨詢師是非專業(yè)的或不合格的,他們就會給觀眾提供錯誤或有害的信息和建議,違背了媒介倫理的真實性、善意和最小傷害原則。
雖然市場上不乏一些缺乏專業(yè)含量的證書,還可能有主播靠“掛證”的方法跨過審核,但這一舉措多少可以起到篩選和警示作用。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內容審核,既然記者觀看30多場情感咨詢類直播后,就揭開了“情感咨詢”的幌子,那么,掌握著算力的平臺,又有什么理由發(fā)現不了、處理乏力呢?唯一的合理解釋只能是“利益”二字了。流量帶來的收益,于平臺來說,恐怕也是難以割舍的誘惑。
如今的視頻平臺,已經成為體量巨大的媒介,當它每天吸引著數以億計的網民,生產著數以億計的信息產品時,也就意味著它必須背負起足以匹配這種體量的責任。因此,當平臺監(jiān)管不力,同樣的問題頻繁迭出的時候,管理部門就需要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壓實平臺責任。
在媒介環(huán)境發(fā)生巨變的當下,普通網民作為重要的參與方,也需要不斷提升媒介素養(yǎng),學會在海量信息中分辨良莠。人對心靈撫慰的需求一直是旺盛的,情感遭遇挫折的人需要有傾訴出口,婚姻遭遇困境的人需要答疑解惑,但是一定要明白,無論是想解決情感問題,還是想獲得財富,人生都沒有投機取巧的捷徑。真正的情感咨詢或心理咨詢,從來不是什么仙丹妙藥,做不到藥到病除,它既無法幫失戀者復合,也不能幫單身者脫單,更不可能教人如何通過戀愛婚姻完成階層跨越……它真正的目標是讓人逐漸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學會處理親密關系、正確處理情緒,增加愛的能力與被愛的感受力等。劣幣被驅逐,才能給良幣更多發(fā)展的空間。(馬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