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學子做流調 共情問答暖人心
“有一批進返京人員需要開展信息核查,需要有時間的志愿者支援……”前幾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王胤淇正走在校園里,手機上突然收到了這條消息。作為“豐臺區(qū)大學生流調排查遠程志愿服務隊”的一員,王胤淇立即在群里報名。與此同時,首都醫(yī)科大學學生何佳欣看到老師發(fā)布的招募流調志愿者的消息后,也報名參加了“朝陽區(qū)大學生流調排查遠程志愿服務隊”。經(jīng)過培訓,包括王胤淇、何佳欣等在內(nèi)的一批又一批大學生流調志愿者,加入到疫情防控隊伍中,他們馳援重點街鎮(zhèn),協(xié)助開展大數(shù)據(jù)排查、流調、信息填報等工作,為疫情防控貢獻青春力量,用奮斗和奉獻詮釋著新時代青年的使命和擔當。
對于報名當流調志愿者,何佳欣認為,除了能為防疫盡一份力,對自己更是一種鍛煉:“一方面我目前有空閑時間,另一方面我以后成為醫(yī)生時,也需要跟病人進行溝通和解釋,做流調者也是一次鍛煉。”
當然,流調志愿者看似只是打打電話,實際做起來并沒有那么簡單。“在真正投入志愿服務之前,我以為撥打流調電話的主要目的是告知對方一些管控措施,但參與后才知道還需要跟對方確認到訪的風險點位,向對方詢問當下他的落位地點等等,工作內(nèi)容還是很復雜的?!焙渭研勒f,順利的話一通流調電話兩三分鐘就能打完,但情況復雜的話可能就要七八分鐘甚至更久,“隨著防疫政策的改變,我們也需要及時去學習,按最新的疫情管控政策進行通知?!?/p>
“您好,我是某區(qū)疫情防控流調的工作人員,請問您是×××,您的身份證后四位是××××,我們這邊顯示您最近到訪過……”從最開始需要看著筆記本按照規(guī)定話術去念,到現(xiàn)在背得滾瓜爛熟,王胤淇已經(jīng)完全適應了“流調員”這一新身份,“剛開始打電話時我有些緊張,比如對方說是坐飛機抵京的,掛了電話我才想起忘了問他航班號。后來我把這些問題歸納總結,記在筆記本上,慢慢去熟悉流程,現(xiàn)在工作就越來越熟練了。”王胤淇說。
寢室里、操場邊、花園里……學校任何一處相對安靜的角落,都有可能是他們工作的地方?!伴_展流調的時間并不固定,而且每次流調結果都要得很急,如果接到任務時我不在室內(nèi),就會直接在外面找個安靜的地方打電話。”王胤淇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每次流調工作他可能只負責幾個人,也可能負責幾十個人,“人少時半個小時就能做完,人多的話可能要好幾個小時,但無論任務多少,我都會認真努力地去完成”。
對話
流調學習兩不誤 收獲滿滿成就感
北青報:在校期間做流調志愿工作,會不會耽誤學習?
何佳欣:不會。我通常都是提前一天將次日的課程安排報給帶隊老師,由老師合理調度。在遇到緊急任務時,如果趕上有直播課,老師會讓我們優(yōu)先完成學業(yè);如果是自主學習課程,我會先做完流調工作再去把課程補上。
北青報:在流調工作中遇到過哪些難題?如何解決?
王胤淇:遇到最多的情況就是有些流調對象講方言,在電話里很難聽懂。我曾經(jīng)遇到過一位從河南來北京看病的阿姨,她操著一口地道的河南方言,溝通時遇到聽不懂的地方,我就會麻煩她慢點兒再重說一次。好在阿姨也很配合,最終把行程信息說清楚了。還有一次遇到一位說粵語的廣東大爺,我就完全聽不懂了,只能跟大爺說抱歉,然后在群里說明情況,請其他流調志愿者來接手。
何佳欣:現(xiàn)在市民的反詐意識都很強,因此接到流調電話時,有些市民的第一反應是懷疑我們的身份,拒絕配合。我做流調志愿者第一天就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后來經(jīng)過反復耐心溝通和解釋,我最終獲得了對方的信任,順利完成了工作。雖然花費了不少時間,但是在完成流調工作的那一刻,成就感還是滿滿的。
北青報:參與這些志愿工作,覺得自己從中獲得了什么?
王胤淇:我以前是有點兒“社恐”的,但通過志愿服務,在不斷與其他人溝通交流的同時,我覺得自己有了很大進步,也更能體諒別人。記得有一次打電話給一位貨車司機,電話接通后我問他現(xiàn)在的住址,他回答說正在開車中,每天跑來跑去沒有個固定的地址,我聽后就跟他說了句“您辛苦了”,他也笑呵呵地說“沒事沒事,你也辛苦了”,這時候我感覺我們兩個心里面都應該是暖洋洋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