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大玩具”為什么賣不動了?
冬至入九,天氣寒冷。摩托車市場也迎來“冬季”。
據中國摩托車商會數(shù)據,今年1至10月,摩托車產銷量分別為1653.74萬輛和1619.59萬輛,同比下降9.17%和11.81%。其中,大排量休閑娛樂摩托車(排量>250cc)產銷43.69萬輛和45.11萬輛,同比下降11.2%和9.85%。
作為“年輕人的大玩具”,摩托車為什么賣不動了?
大排量摩托車頻頻降價
摩托車市場的變化不僅顯現(xiàn)在產銷數(shù)據上,部分摩托車經銷商與摩托車車主也深有體會。
寶馬摩托車4S店銷售劉女士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說,目前,原價25.5萬左右的寶馬旗艦拉力摩托車1250gs(又稱:寶馬水鳥)降價幅度最大,現(xiàn)在裸車17萬出頭就可以買到,相當于是原價的七折左右。
新車七折,二手摩托車市場的摩托車價格無疑變成了“白菜價”。某新一線城市的摩托車經銷商老孫表示,他的摩托車行已經連虧了11個月,把之前兩年賺的錢都“搭”了進去。
車主石先生向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表示,他在今年4月份以13萬元的價格購得了一輛凱旋品牌的摩托車,行駛了5000公里,由于當前氣溫較低故考慮出售。然而,二手車行給出的最高報價僅為7萬元,他在短短半年時間損失超6萬元,幾近一半。
曾經如日中天的大排量摩托車,今年為什么頻頻降價?
KTM、Husqvarna(胡斯瓦那)中國市場部負責人馬新會表示,進口車一般是根據銷量預期,提前半年或一年確定生產規(guī)模。在2022年下生產訂單時,市場根據近幾年情況,預期較為樂觀。但今年需求下調,導致各品牌車輛出現(xiàn)庫存。
機車生活公眾號主理人六翼接受采訪時亦表示,今年大型經銷商、進口商和國產車商都面臨摩托車庫存積壓的問題。特別是進口經銷商目前積壓了大量庫存摩托車,這其中不少是按照中國市場需求定制的車型,因此很難轉賣至其他國家。
六翼說,為了快速收回投入的前期成本,多家車企選擇了降價促銷。這也進而擠壓了國產摩托車、二手摩托車市場的利潤空間。
摩托車為什么賣不動了?
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了幾位在降價潮期間購買了大排量摩托車的車主發(fā)現(xiàn),大部分車主目前已經擁有一輛或一輛以上的大排量摩托車,購買第二輛、第三輛新摩托車更多是為自己的愛好買單。
摩托車博主程龍龍說,當前階段,摩托車運動更多被視為一項娛樂活動,所有愛好都有新鮮期和保質期,通常為三年左右。摩托車熱潮大規(guī)模爆發(fā)始于2020年,一旦新鮮期過去,很多人就失去了興趣。
他認為,大排量摩托車市場在過去幾年中經歷了大規(guī)模爆發(fā),吸引了大量新玩家涌入。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這項愛好的熱情逐漸降溫,形成了一個明顯的三年周期。這種現(xiàn)象與大排量摩托車本身的特性有關,它更注重個性化、時尚和娛樂性質。
同時,相較于小排量摩托車,部分大排量摩托車更傾向于作為娛樂工具而非日常必需的交通工具。因此,大排量摩托車的“降溫”也是合情合理的趨勢。
此外,摩托車銷售也受各地摩托車禁限政策影響。
根據中國摩托車商會不完全統(tǒng)計,禁限摩的省會城市、直轄市占比達80%左右,多數(shù)一、二線城市受到摩托車禁限行政策的制約,覆蓋了絕大多數(shù)大城市和經濟發(fā)達地區(qū)。這些大城市的禁限政策具有輻射帶動作用,必然影響摩托車的消費需求。
摩托車市場會回暖嗎?
與四輪汽車不同,兩輪摩托車作為一類相對“特殊”的交通工具,更受季節(jié)變化的影響。根據經驗,秋冬兩季一直是摩托車行業(yè)的淡季。多位分析人士預計,此次降價潮最早在2024年春季結束。
中國摩托車商會秘書長張洪波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表示,實體經濟的復蘇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政策效果也需要一定時間才能顯現(xiàn)。明年摩托車市場有望呈現(xiàn)先抑后揚的態(tài)勢??紤]到多方面因素,預計國內摩托車價格下降趨勢將在明年六七月份迎來拐點。隨著整體經濟穩(wěn)步向前發(fā)展,人們對摩托車等休閑娛樂工具的需求可能會增加。
此外,一些城市正在推進解除摩托車禁限的具體方案,也會為摩托車消費創(chuàng)造一些新的機遇。
今年降價幅度較大的某進口品牌負責人對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表示,今年下半年進口品牌逐步開始了價格調整,并著手清理庫存。從品牌方的角度,今年后半年開始的促銷活動對于庫存清理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來看,第四季度相比上半年整體情況已經有所好轉。
他透露,明年多數(shù)進口車企會大幅降低對中國市場銷售的預期,明年進口摩托車的到貨量將相應減少。
預計,隨著庫存的逐漸消化,在明年初春庫存將會完全清零。從明年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開始,進口品牌將逐步進入一個比較正常的狀態(tài),價格體系也會隨之穩(wěn)定。(文/陳昊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