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中國】訂制全新滋味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農業(yè)農村部最新發(fā)布數據顯示,預計今年1月份全國蔬菜產量超5800萬噸,同比增加60多萬噸。時值寒冬,春節(jié)的蔬菜市場不僅供應充足而且品種豐富,而如今團圓飯的味道也有了科技支撐,讓新年也過得更有滋有味。
這個春節(jié),在山東的各大果蔬市場,一批酸甜味兒足的西紅柿成了爆款。
好吃的滋味來源于合適的甜度和酸度比。在這個國內最大的單體玻璃溫室里,通過傳感器的控制,可以讓西紅柿擁有5分甜1分酸的最佳糖酸比。
肥料和光照對于西紅柿產生足夠的糖分非常重要,只要光照達到要求,輻照傳感器就會發(fā)出指令,讓灌溉系統及時進行肥料的補充。
溫室里二氧化碳濃度決定著西紅柿的產量,風速、風向傳感器會根據來風大小、方向指揮天窗的開啟角度,混合溫室內外空氣。
此外,這個氣象盒子會指揮遮陽幕布、地熱風管機,隨時調溫,控制果實的發(fā)育進程。
如今在山東,這樣的現代化農業(yè)工廠還有很多。衛(wèi)星視角望去,每一片閃耀光芒的區(qū)域都是蔬菜重點產區(qū)的大棚,傳感器、無土栽培、人工智能、物聯網幾乎在每個大棚中都發(fā)揮著作用。
這種科技化的蔬菜基地正迅速在各地推廣。雄安新區(qū),新的一年,1300畝土地將被打造成未來的蔬菜基地。大棚還在建設中,500公里以外的一間實驗室里,已經模擬出雄安的環(huán)境條件,為科技種菜提前“探路”。
今天,數字技術與傳統農業(yè)碰撞出全新滋味。在安徽,草莓品種有了數字模型,也有了可根據市場的需求調整的數字種植方案;在黑龍江,智慧牧場出產的一杯牛奶里,170兆生產數據保證從飼喂、產奶,到運輸、加工等全程可追溯。如今,在我國有117個鄉(xiāng)村正在火熱進行數字農業(yè)試點、316個農業(yè)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在不斷探索,突破四季的限制、突破土壤的制約,也讓食物的味道更加豐富、更加鮮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